咖啡薯片被驗出含超標致癌物 消委會:又薄又脆愈高危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9/05 15:34

最後更新: 2018/10/11 13:06

分享:

分享:

台灣驗出薯片和咖啡含超標致癌物,食安中心提醒,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可在高溫烹調過程中自然產生,薯片、薯條、餅乾等都屬高危。

薯片及咖啡豆含基因致癌物! 台北衞生局近日公布,今年6月抽驗當地市面50款油炸及烘焙食品,發現「Jacker薯片(香辣味)」及「Robert Times Mocha Kenya Style咖啡豆」的丙烯酰胺(acrylamide)含量,分別超標17.4%及11.3%,過量攝取丙烯酰胺有可能對神經系統構成影響或致癌。消委會提醒,含豐富碳水化合物而又薄又脆的食物,經高溫烹調後,丙烯酰胺的含量較高。

食安中心指出,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可在高溫烹調過程中自然產生,薯片、薯條、餅乾等,都屬產生丙烯酰胺的高危食品,宜小吃為妙。

台北衞生局檢測發現Jacker薯片(香辣味)致癌物含量超標。

受丙烯酰胺污染的食物主要包括:

  • 薯條
  • 薯片
  • 咖啡
  • 糕餅
  • 曲奇
  • 麵包
  • 餡卷
  • 多士
  • 炸雲吞
  • 油條

根據瑞典於2002年的研究顯示,煎炸或烘焗含有澱粉質的食物,例如馬鈴薯和穀類食物,會產生偏高的丙烯酰胺含量。

食安中心2003年的研究發現,油條用較低温和較長時間炸熟,丙烯酰胺的含量會較與用較高温和較短時間炸熟的油條低,但兩者在色香味方面並沒有分別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丙烯酰胺是一種工業上可廣泛應用的化學品,在動物身上具致癌性,會增加動物的甲狀腺、腎上腺、乳腺、睾丸及中樞神經等不同器官及組織出現腫瘤的比率。國際癌症研究機構(IARC)目前已將丙烯酰胺被列為2A級很可能致癌致癌物。

消委會於2010年曾聯同食安中心檢測炸焗零食含可致癌物丙烯酰胺的情況,當時結果顯示,丙烯酰胺含量最高的零食依次為珍珍燒烤味薯片、Orion魚仔餅紫菜風味,及首選牌燒烤味薯片。

消委會與食物安全中心曾測試發現,油炸芋頭的溫度越高和時間越長,丙烯酰胺的含量便越高。但若在油炸前先沾上一層薄粉漿,可減少丙烯酰胺的形成。

此外,油炸馬鈴薯之前先用水焯,也可減少丙烯酰胺的產生。

有關食物含致癌物丙烯酰胺的報道:

炒菜溫度愈高易釋出致癌物 5種蔬菜翠玉瓜風險最高

2成港人是「零食控」 邊款零食含最多致癌物?